查看原文
其他

重庆破获特大贩毒案 成员贩毒都开豪车,最差的是奥迪A6

刘涛 杨帆 重庆晚报 2019-03-29


▲民警查获大量毒品


今天是国际禁毒日。重庆市江北区公安分局禁毒支队首次披露公安部目标案件——黄明团伙贩毒案的部分侦办细节。


从发现线索到彻底摧毁该团伙,历时近3年,抓获犯罪嫌疑人37人,缴获毒品26487.77克(其中冰毒7279.06克、麻古16976.7克、海洛因1171.9克、K粉1060.1克),扣押车辆3辆,收缴毒资210多万元,打掉了往来于云南重庆两地的特大贩毒团伙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w13434494tu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1


像金庸的多部武侠小说那样,开始出场的都是小角色。


2014年初春,江北区公安分局禁毒支队发现一条线索:一名外号叫“强强”的男子(41岁,璧山人)伙同其女朋友荣某(33岁,同为璧山人),长期从云南上家处购买大量麻古,运回重庆主城贩卖。


注意,这里有三个关键词:长期,说明不止两回三回;上家,才开始做的人,怎么可能认识上家;大量,据称每次数量在一公斤以上。


这么多毒品光靠两个人的手脚不可能全卖出去,必有下家分销。江北区禁毒支队迅速证实了这一推断,主要的下家成员有“小明”“帅哥”“三哥”等。显然,一个贩毒团伙已经浮出水面,头和脚都露出来了。


案情重大。2014年的4月,江北区禁毒支队上报重庆市禁毒总队,“强强”案升级为省级毒品目标案,并立即抽调精干力量,联合重庆技侦部门、江北区局组成联合专案组,进一步侦办。


就在这时,案件的一位主要人物登场。


“强强”不知道,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专案组的眼中。事情就那么怪,经过半年的不断侦控,专案组发现“强强”贩毒活动减少了,反而是他的下家、那位外号叫“小明”的活动频繁,大有自己当老板的势头。


“小明”确实这么做了。他跨过“强强”,自己直接联系云南的上家拿货,且数量远超“强强”的一公斤。


“小明”疯狂地把自己往绝路上做了。专案组发现,他在重庆还有一位上家,外号叫“琴姐”,她向“小明”提供麻古和海洛因。


“琴姐”的毒品又来自哪里呢?我们后面再说。


▲民警查获的大量赃款


两个上家供货,“小明”手中的毒品太多了,仅靠几个分销人员,无法解决。他开始组建团伙。这对他来说轻车熟路。他笼络几名重要成员,相当于团伙的二级,因为他自己是一级;二级成员各自发展几人作为三级。“小明”不仅设定了严密的组织,分工细致,还划定了成员各自的区域。


“小明”不小,1964年10月生人,叫黄明,“黄明团伙贩卖毒品案”就是这么来的。黄明无业,户籍在渝中区,有吸毒前科,他既贩又吸。


专案组发现,团伙成员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,每次打电话非常小心,加之案件涉及重庆、云南两地,毒品数量大,涉案人员多,给侦办案件带来很大困难。


种种情况表明:案情非常重大。


2014年12月,专案组报请公安部禁毒局。“小明”案被列为部级目标案件。


新的侦查工作启动,专案组迅速摸清团伙的组织架构、人员真实身份以及分销人员。


原来,“琴姐”的毒品主要来源于刘某(33岁,渝北人)和李某(41岁,永川人)两条线,这二人也是团伙的重要组织者。刘某一般驾车到云南买毒品,李某则依靠在云南的上家。在这些上家之上,还有更大的上家。


一个完整的图谱被勾画出来。


可以收网了。


但是,这么多人,一次性收网难以彻底摧毁。专案组决定采取“抓大放小”的策略,先打掉毒源运输渠道,再向外延伸,最后打“小虾米”。


抓捕行动开始。


专案组首先擒获黄明和“琴姐”,接着分步骤抓捕他们在重庆、云南、广东的上家,然后依次打击分销人员。


2017年11月27日,南岸区洋人街323公交车站旁,3名分销人员在贩毒中被擒。至此,黄明团伙贩毒案彻底告破。


▲民警当街抓获犯罪嫌疑人


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团伙贩毒案,如何解读?


小贾30岁,1.78米的个子,帅气。他在江北区公安分局禁毒支队已干了7年。由于工作的特殊,我不能写他的名字。他全程参与了“黄明案”的侦破、抓捕。


小贾介绍了该案的四个典型特征:


一是团伙组织严密,任何一个人、任何环节出现问题,马上停止一切活动。


二是团伙使用的车辆豪华,最差的都是奥迪A6,车内装有摄像头,专案组几次用出租车去跟踪,根本跟不上。


三是团伙成员都沉溺赌博,输赢数额巨大,有时一夜上百万元,“贩毒的老觉得每天有很多警察在盯着他,于是喜欢约起一起耍,一起疯狂,一起挥霍,也一起吸毒。”这样,他们的资金需求特别大,为了钱,敢于铤而走险,“几个主要成员都非常狡猾,有钱,就不做了,没钱,又开始活动。”


四是团伙成员众多、网络复杂、涉及面广,社会危害性大,“200万的货,他们一天就可以出完,慢的两三天出完,分销速度非常惊人。”


“对于这样一个团伙,要摸清每个人的基本情况、角色分工、活动规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必须有长线思维,找准线索,一个一个地深挖下去,挖到底部。” 


▲犯罪嫌疑人在现金上签字


3


哪儿是底部?小贾用另外一个案子说明这一问题。


这是发生在永川的一起罕见制毒案。“整个案子我们打得很漂亮。”


小贾介绍,由于全国各地纷纷加大打击力度,毒品的价格猛涨。“现在,冰毒一手(即50克),市场价13000元。一般的人是消费不起的,只能买价格便宜的A货,于是就有人冒险制毒,往里面添加东西。”


制毒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。毒品这个行业最吃香的是技师,而最重要的手艺在于毒品结晶。并且,制毒的风险也特别大,一开工,就会飘出味道,一种香味,这在城里容易被发现,“制毒窝点常常在区县隐蔽的郊外,甚至在农村。所以,江北区公安局把今年的禁毒宣传转移到了农村。”小贾说。


该案的主角有三位。首先是40多岁的大足人罗某,在永川做生意,有前科;其次是罗某前妻的表弟黄某,做卷帘门生意;再就是罗某曾经的马仔姚某,在永川租有房子。


罗某隐藏在后面,黄、姚二人从四川金堂买回毒品,在永川的出租屋内一起探索制毒,研究结晶技术。


融化,添加其他料,然后等着结晶。


他们买来咖啡因,和冰毒混合,制麻古。“但他们结晶失败,毒品像死了一样,成了黑黑的一团浆糊。”


▲制毒窝点


敢于制毒,胆子肯定不小。姚某在四川金堂买毒品的时候,还打算买枪和子弹。正当他们在高速路边准备交易时,被抓获。


小贾去抓罗某。动手之前,他已经在罗某住的小区多次踩点。“当时他正开车准备出小区,我把车开过去堵住他的去路,再制造了一个小的擦挂,我假装上去赔礼道歉,顺势将其抓获。”


民警从罗某家里搜出6、7公斤毒品。黄某的毒品放在家里的厕所上面。“一次就缴获毒品20公斤


看起来这是一个不俗的成绩,但当时大家觉得案子还缺点什么,还需要深挖。民警继续做姚的工作,最后,他承认家里还藏了5公斤毒品。


好像该结案了。小贾回忆说,大家研究案情时,依然觉得事情没完,味道不够,还没有挖到底。


底在哪里呢?


“我们又来到金堂,这里是黄、姚购买毒品的地方,肯定还有故事。借助监控,我们发现了一个人,最后发现了他的制毒窝点,也在他家中搜出近70公斤毒品。”


这个案子打得很漂亮,总共缴获毒品90公斤,同时捣毁了永川和金堂两个制毒点。


就这样深挖到底,挖得越深收获越大。


▲民警查获大量毒品和制毒工具


4


“只有鬼才晓得鬼,用我们的话说,只有鬼才找得到鬼。通过吸毒的找到贩毒的。”小贾说。


小贾说,缉毒警察和其他警察——比如刑警——完全不一样,他们是案子发生了再去办理,我们是要自己去找案子。“到街头、麻将馆、娱乐城去找。”重庆主城的旮旮旯旯,他都清楚。小贾说,这叫“沙药丸”。他沙得特别的准,一看就知道那人吸没有吸毒,吸食时间有多长。


主要看眼神。


6月20日晚,小贾带我到江北区一娱乐城巡查。他很细心,态度也好,反复提醒经营者完善禁毒标识,坚持两小时一次的查看,杜绝场内吸毒。他告诉我,现在江北区管理规范,娱乐场所很少有吸毒情况发生。


从娱乐城出来,他问我:你注意到我身边那个人吗,他眼睛呆滞,有点恍惚,有吸毒的可能,“我们要注意他。”我突然想起,小贾和他“随意”聊了几句。


小贾提到“冰麻茶馆”(冰毒麻古茶馆),吸毒的喜欢赌博,打麻将,“他们吸毒后,变得很慵懒,无心无力工作,什么都不想做,也没有兴趣去做,只想做点很轻松很好玩的事情,所以他们喜欢赌博,经常熬夜通宵打麻将。他们的眼神和常人不一样。”


小贾说,如今他上街“沙药丸”越来越少了。


为什么呢?


“以前是现钱现货,现场交易,如今新的通信技术和物流技术让毒贩不必出面。他们可能在微信上付款,再把货放在小区的快递柜里,然后发一个开柜号码就了事。”小贾说,整个过程,你可能连一个人也看不到。


另一方面,吸毒人员隐藏得越来越深,他们有的有正当职业、稳定良好的家庭;有的还有一份好工作,表面光鲜。不久前,小贾逮回一位吸毒人员,40多岁,是一家餐馆的凉菜厨师,有家庭孩子,人和和气气的,朋友圈也挺正常,“完全没想到,他会吸毒,餐馆的人都很诧异。”


“我有时甚至担心,是不是我身边某个熟人也在悄悄吸。”小贾苦笑。


为什么要吸毒?这是我和小贾交流的最后一个问题。


鬼怎么找上门的?


这么多年来,小贾发现,吸毒的人大都过得很窘迫。“我也经常问他们:你这么恼火了,还吸啥子啊。这些人说:没有办法。不吸,无法过下去。”


小贾爱讲刘德华吴彦祖演的那部电影《门徒》。今年5月,他在一所学校给师生们也是这么开始讲的。


“到底是空虚恐怖,还是毒品恐怖?”这是电影开始时的一句台词,特别经典的台词。因为空虚,他们染上毒瘾;也因为空虚,他们越陷越深。


鬼就这样上门了。他们耗散着生命。




来源:上游新闻·重庆晚报慢新闻

记者 刘涛 文 杨帆 图 编辑:贾宇涵

版权作品,转载需申请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